去年,商業週刊報導了臺灣將面臨M型社會形成,剛看完報導時,覺得很有意思,後來M型社會這個名詞不斷
被引用在報章雜誌,其實臺灣社會在2 ,30年前物質生活本來就缺乏,一般人安於簡樸的生活,所以消費
習慣可節制,而年輕一代出生於物慾強烈的消費時代,習慣用物質肯定自己,學識及人品修養不被看重,
習慣追求光鮮亮麗的外表,但台灣就業及投資的優勢漸漸消失,富者越富,貧者益貧,年輕一代需要有
永恆的價值提升心靈的空虛,但傳統的美好價值在那裡呢?
當父母的永遠有機會用真愛陪伴孩子,有安全感的孩子從父母眼中獲得足夠的注意後,較不會從外在的
物質生活肯定自己,親密且開放的親子關係讓小孩看重本身的價值,不致調掉入陷阱多的金錢遊戲
M型社會下的新丐幫 光鮮外表 口袋空空 內心空虛
2007/07/05 14:05 鉅亨網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7月5日】 油價漲、物價漲、房價漲,唯獨薪水不漲。調查發 現,在M型化的社會中,富者越富貧者益貧,社會上出 現了兩種乞丐,一種是衣著破爛在路邊向路人乞討的職 業乞丐,另一種則是在職場上,有著光鮮外表,但內心 空虛,口袋空空,為著微薄薪水的工作而搖尾乞憐的「 穿西裝的乞丐」。
這一群薪水低、社會地位低及情緒低落的職場三低 族群,究竟在職場上佔了多少比例呢?根據1111人力銀 行調查發現,有超過7成5的上班族,自認自己是外表衣 冠楚楚,內心卻空虛無助,為五斗米折腰的「穿西裝乞 丐」。其中口袋沒錢佔36.73%,心靈空虛者則佔了 63.27%,兩者都是的佔55.11%。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兼營運長吳睿穎表示,經濟 不景氣、貧窮世襲,社會普遍充斥著新貧族,職場充斥 著表裡不一的上班族,「穿西裝的乞丐」成為新興名詞 ,如何避免自已及員工,淪為「穿西裝的乞丐」,成為 值得各界關注的議題。
對於「金錢匱乏」的主要原因,積極找工作(61.11%) 、小型投資理財(54.44%)、努力工作爬到高階經理人 (47.78%),三者最多,是上班族普遍想運用的改善方式。 而在「心靈空虛」上的改善方式,則為充電進修(58.06%) 、培養第二專長(53.23%)、旅遊渡假(37.10%)。
上班族初入職場,無不帶著滿腔熱血及理想抱負,會 淪為「穿西裝的乞丐」,有人是自願的,有的為求生活逼 不得已,但問到自認是穿西裝的乞丐的上班族,是否想脫 離乞丐命運,高達86.73%的上班族想改善,但也有13.27% 不想脫離;原因在於,不知道怎麼做佔73.33%,職場能力 不足佔53.33%,懶惰則佔46.67%。顯示不想脫離的上班族 ,多因能力不夠,心有餘而力不足。
吳睿穎認為,上班族現在的努力,造就了他30年後的 命運,成為乞丐或大亨,僅在一念之差。建議上班族,縱 使現在是位「穿西裝的乞丐」,若能以自我投資來增加職 場專業及工作薪水,填滿腦袋與心靈,立訂職涯目標,自 然能擺脫宿命,成功賺得百萬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