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年輕人搶名牌購物袋搶到受傷,心裡疑惑 '到底社會出了甚麼問題?' 還好隔天李家同教授馬上


發表諍言,這篇文章深省人心,總算為已被商業炒作的台灣社會提出很正確的引導,我觀察臺灣社會已走到


"俗不可耐"的地步,報章雜誌經常報導貴婦人名牌的穿著,讓對真實社會一知半解的年輕人充滿無限的嚮往


以為自己擁有了這些名牌,就可踏進上流圈,聽說不少女孩為了名牌包,可以吃很久的泡麵,其實喜歡名牌


要付出很大代價,辛苦賺錢產生壓力,便想買名牌,又要更辛苦賺錢的惡性循環,我們若要外表得體,要有


基本美學的培養,懂得衣服色系材質的搭配,更重要的,不要大吃大喝,維持適當的體態,我看有些人即使


穿了昂貴的衣服也不出色,因為穿著沒有學習,觀念固執不肯改變,如果找到適合自己膚色的色系,再多嘗試


不同樣式的衣服,慢慢就會了解如何穿著出色,我不想買昂貴的衣服讓自己覺得美,反而喜歡撿便宜貨來搭


配,每當我搭配便宜的衣服被稱讚時,我就覺得很得意,表示是我的品味被肯定


美學是靠日積月累的培養,尤其小孩要常帶他們看插圖有美感的繪本,如果買不起,利用書店和圖書館的資


源,有些臺灣出版的童書插圖非常拙劣,因為非常便宜,學校拿來當獎品,我家小孩拿回家後,我馬上當舊書


回收掉,我覺得孩子看如此拙劣的作品,實在是視覺傷害,也不懂依臺灣生活水準,怎麼有出版社出版如此產


品?更不懂學校甚麼心態買來當獎品?我曾經由美國進過上萬本的英文繪本,很少看到劣質的繪圖,所以沒


事仍會拿家中數百本的繪本來看,因為賞心悅目,有一些在臺灣已有中文版,不過英文版和中文版存在色差


中文版因些微色差,沒有英文版的鮮明,台灣目前繪本非常便宜,便宜到我不敢相信,因為國外硬版圖畫書


定價在六,七百元,台灣只要用一百多元買進中文版,十幾年前,童書套裝書動輒上萬元,現在則因太便宜


不少出版社只好倒店,我不會因買到便宜書高興,因為我知道可能又有出版社關門


小孩閱讀習慣要即早養成,媽媽陪讀幾年後,小孩就養成閱讀習慣,所以孩子小時後,父母要常買書或借書


給孩子閱讀,如果錯過培養的黃金期,閱讀習慣更難建立,老大若建立了,弟弟妹妹會有樣學樣,閱讀習慣


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成為會考試的機器,而是讓他成為終身學習和獨立思考的人,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應


該不致於成為名牌的奴隸


 







拋尊嚴搶袋 名牌奴可悲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

2007.07.09 04:11 am
 

看到大批年輕人搶購名牌購物袋的現象,很多人一定感慨萬千,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為這些名牌產品而變成如此地沒有尊嚴?

這些瘋狂的年輕人,已成為名牌的奴隸而不自覺。他們並沒有什麼個人的品味,而是盲目地追隨名牌,名牌說今年要用紅色的,他不敢用白色的。雖然他以為擁有了名牌產品,其實名牌公司早已牢牢地擁有了他,而且可以毫不留情地玩弄他。


在過去,品味和名牌毫無關係,有人喜歡明朝的青花瓷器,是因為愛上了那種瓷器的優雅;有人喜歡某某畫家的畫,也是出於這種心理。愛上名牌完全出於虛榮心,與品味無關。崇尚名牌的人,可以說是一種毫無品味的人。


有一個真實故事,主人翁是哈佛大學的學生,同學都有錢抽古巴雪茄,惟獨他沒有。他的叔叔很有錢,知道他的困境以後,常常寄整盒的名牌古巴雪茄給他,他因此在同學面前聲望大增。畢業那天,他的叔叔來了,問同學們喜不喜歡他所送的雪茄,同學們讚不絕口,沒有想到這些雪茄全部是最便宜的美國貨。那些同學們因此全被叫做「庸俗的哈佛人」,好慘!


名牌存在已經很久了,勞斯萊斯房車、法拉利跑車,都是名牌。這些名牌還算有良心,他們對準有錢人,所以我們通常不去管他們。但是最近名牌開始影響一般人。我曾經見過一位打網球的老兄,他的每一個配件,從衣服、球鞋到球拍,無一不是名牌,但他的球藝爛得驚人,這些名牌配備對他毫無意義。


以這次瘋狂搶購的年輕人為例,他們一定不會是非常有錢的人。非常有錢的人,不需要排二十小時的隊。他們應該是中下階級的人,他們的共同特色是虛榮心。可憐的是:他們不知道名牌對他們一點用也沒有。你背了這個名牌購物袋去台積電面試,就比較容易找到事嗎?絕對不會,台積電在乎的仍是你腦子裡知道什麼,而不會管你帶什麼購物袋;如果你是小職員,無論你如何穿名牌衣服,帶名牌皮包,你仍然是小職員。至於那位總經理呢?無論他穿什麼牌子,他依然是總經理。


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社會裡有這麼多可憐的名牌奴?他們完全喪失了尊嚴。為了得到天下而喪失尊嚴,都不值得,為了一個購物袋而來,可悲也。


年輕人有虛榮心,恐怕是年紀大的人立了很多不好的榜樣吧。我們過一陣子就看到世紀婚禮,看到貴夫人的種種奢侈旅遊,又看到有錢人吃的XX宴。對一些普通人而言,他們會有「大丈夫當如是」的想法,不知不覺中虛榮心就養成了。


一個好的社會,是不該如此的。年輕人應該努力地使自己有更多的競爭力,好使自己能夠以實力往上爬。可是我們的消費主義已經橫掃整個社會,誰都在不知不覺之中接受了消費主義。當我們看到年輕人不去打籃球、踢足球或者游泳,也不好好地唸書,而肯花這麼多的時間去拚名牌,我們不禁為他們感到難過,他們為何如此甘心地做名牌的奴隸呢?當那些年輕人跌倒在地的時候,那位名牌公司的董事長一定露出滿意的笑容吧!



【2007/07/09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