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我有三個小孩,加上想某種程度自我實現,所以平衡是我很難的課題,為了不讓任


一小孩感到被我忽略,   我有機會就排除萬難單獨帶一寶貝出遊,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她


身上,讓她感受我對她的重視,   順便在旅遊中教她正確的價值觀及生活的技巧,  我已陪


老大出遊兩次,建立深厚的情感,    這次換平常較被忽略的老二,出遊前,並無很大的新鮮感,


因老二幾乎是我的翻版,我們可以說是無聲勝有聲,我們不需透過大量的語言,就掌握


彼此的想法,一路上我們靜靜的坐在車上,靜靜的參觀行程,靜靜地互道晚安睡覺,


像一對深具默契的好友,不像與老大出門時,面對她不時的挑戰,太刺激了,


而老二靜靜地進入沉思或看書,或畫畫,外面世界紛紛擾擾似乎與她無干,我看到


自己的雛型,但再也回不去那份安寧,因為只要我回到台灣,我就必須面對接踵而來


的各種挑戰,逃也逃不掉,     有時後純粹在家育兒時,反而可避開一些無謂的紛擾,


          我看到一些婦女與世隔絕,最佳藉口就是先生和孩子太需要她們了,她們必須


守著家庭,無法再接受挑戰,社會很能接納這個想法,但是當她們全心信任的家庭


功能出了問題時,她所忽略的社會資源又如何重建及修補她破碎的心靈呢?


我很早就意識到西方有一美好價值,不自掃門前雪,每個人在群體中都可付出心力,


推動好的價值及制度,尤其像婦女,小孩,社會弱勢都可運用整合的資源受到保護,


婦女解放運動就是在有識之士的推動下,為婦女幾千年來在身心靈所受到限制開出新思維,


但我在臺灣所得的觀察,婦女運動使得3,40歲族群產生相當新潮及自我獨立的思維,


但傳統價值賦與女性相夫教子的責任我們避的開嗎?


還是我們可以像圖片長頸族的母系社會,肩挑起所有養家育子的責任,讓男人一邊涼快,


我在初訪長頸族之前,覺得她們太可憐了?  連脖子都得被轄制,像宋以來,中國婦女綁小腳的辛酸,


但我親身進入這與世隔絕的村落時,


她們臉上呈現卻是怡然自得的神情,孩子有的抱在手上,有的帶在身邊一起販賣小飾品,


親情支撐女人淡然面對生活的難題,   反觀台灣社會,所有小孩從小一早就被強迫離開母親,


學校一下課還不能回家,繼續到安親班寫一堆考卷,  而事業心重的母親可能因各種理由,


讓孩子擔心甚麼時候母親才能接他回家,   男人覺得自己娶了女強人,犧牲一點男性雄風,


理所當然覺得養家不再是很重要的責任,   最可憐就是無法充分得到親情關照的小孩,


我看到這些現象,  開始懷疑年輕時強調自我獨立的思維,


一個擁有孩子要教養的母親真的可以完全放手追求心裡的夢想嗎?


           我不再天真,因為我一早睜開眼睛,就有三顆減肥丸(孩子)等著我去滿足他們情感的需要,


所以長頸族婦女在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中,保有天生母性的滿足,


而自認較文明的我們又得到甚麼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